悲傷,比快樂熱賣?—暢銷書榜所見的人性出口
圖片來源|予彤
先說,這篇是我在苦惱不知如何下筆時,決定先去書店晃晃晃出靈感來的。坦白完了,正文開始。
每次去實體書店,我都會特別走到暢銷書排行榜前看一下近期熱賣的書有哪些。我並不是想以銷售量決定我的購書清單,我只是想從中觀察大眾對哪方面的內容最感興趣(以至於願意掏錢把這類的文字內容買回家),藉以窺探現代人希望從書中尋找待滿足的需求是什麼?
為想刺激靈感,我決定做件不尋常的事,我站在暢銷書榜前一本一本的快速翻閱,採集暢銷書的關鍵字然後記錄在手機記事本裡。當我完成後,從頭讀完一遍我收集到的詞語:「墮落、無常、荒涼、流浪、矛盾、掙扎、遺憾、煩惱、想念......」,我驚見它們的共通性,它們,好悲傷。
「真是個特別苦難的時空呀.....是嗎?」、「為什麼看起來難過的書卻比較熱賣?」、「悲傷比快樂更能引起共鳴嗎?」停頓在書架前的我,腦中快速浮現許多的問號。「這是現代人獨有的輪廓嗎?」我很想回答自己是(畢竟我是想透過暢銷書榜更認識現代人的),但理智打臉了這假定,我想起了大學通識課研究過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。
那堂討論「美學」的哲學課上,我們為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李爾王》、《馬克白》和《奧賽羅》理出一個結論:「悲劇,更能彰顯人強韌的生命力」。就是在遭逢患難、困難時,人的信念和意志越是被顯露與淬煉。莎翁的四大悲劇之所以千古流傳、膾炙人口,是於其在悲情中顯出身而為人的張力與存在。十六世紀的莎士比亞 vs. 二十一世紀的暢銷書榜,呈現了相近的人性映照。可見悲情的盛行,不分年代。不論在哪個時空,我們同有為人的苦痛與光輝呀!這時身旁一個低頭找書的客人不小心撞到我,叫我從回憶及歷史的的洪流裡回過神來,再次意識自己仍站在安靜的書店裡。我的靈感來了。
看著那專注找書的陌生人,我心想出現第二個想法:可能就是在一些人生路的交叉口、尋求的濛霧中,人們更容易走進書店,挑一本能懂他、帶領他的文字回家咀嚼,看能不能嚼出新的滋味、新的想法。越是在痛苦、迷惘中,越想找到出口。而這時候,文字成了通往魔法與成長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,可以進入異想又可能找到新的解方。就像三十分鐘前的我,就是因為靈感乾枯而走進這筆墨的殿堂,我成了這款解答的體證。
如果你正在經歷悲傷、痛苦、迷惘,或許你可以從他人的文字中尋見同理和出口。同時,我更想鼓勵你,你也將成為他人在經歷類似苦難時的同理與砥礪的來源。這是你向內挖掘信仰、向外綻放堅忍的時刻。NBA球星林書豪在發表演說中,不只一次提到這句幫助他度過低潮的聖經《羅馬書》經文:「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。」祝福你也可以在苦難中,找到盼望的出口。
Comments